宜昌多部门联合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清风”行动 守护生态屏障成效显著
2月27日,随着春寒渐退,万物复苏,湖北大老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一场特殊的“清风”专项行动--“清套清网”集中清理。一早,大老岭管理局联合宜昌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林业执法大队、邓村乡派出所、邓村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等部门组建20余人团队,在前期排查的基础上,步入保护区山林,对非法设置的捕猎工具进行集中清理,以实际行动守护野生动物栖息地安全。共计在保护区实验区清缴兽夹4套,有效遏制了非法捕猎行为。
“大老岭保护区地处三峡大坝库首北岸,是三峡大坝的重要生态屏障,生态区位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逐步恢复,但非法设置的捕猎工具对保护区内野生动物和科研工作者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大老岭管理局副局长王成峰介绍道。
据大老岭保护区护林员周立林介绍:“这些兽夹多采用弹簧触发机制,隐蔽性强,难以察觉且杀伤力大,野生动物一旦进入陷阱,非死即伤,部分杀伤力强的陷阱,对人都可能造成致命性伤害。”
在海拔1000米的龙潭湾片区,执法人员借助4G红外相机,实时对保护区主要进山路口进行实时监控。据宜昌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副队长陈佩文介绍:“套、网、夹等非法狩猎工具是目前野生动物生存的主要威胁,此次行动我们联合了主管部门、公安、乡镇基层等多方力量,通过“技防+人防+物防”的全链条保护体系有效清除了野生动物的生存威胁。”
保护区位于地处大巴山系东端荆山余脉,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植物种类多且资源丰富,为林麝、小灵猫、猕猴等野生动物提供了优良的栖息和繁衍环境。
近年来,大老岭保护区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和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行为打击力度,保护区民众生态保护意识显著增强,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也在不断上升,据监测显示,大老岭保护区目前分布有高等植物 197 科 953 属 2495 种,32目109科499种脊椎动物在这里栖息繁衍,是名副其实“绿色宝库、动物乐园”。
下一步,大老岭管理局将持续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日常巡护、集中整治等工作,确保“清风”专项行动取得实效,系统守护生物多样性安全。
温馨提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规定 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通讯员 吴林庭 曹荣军 吴建军)